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媒體「打假球」?

颱風一過,果然口水接續而來,首先發難的是<中國時報>,發表了一條「新聞」,說颱風期間臺北市長郝龍斌打電話給高雄市長陳菊表達提供援助之意,然「一度遭到婉拒」。報導一出,社會譁然,但是立刻就被陳菊否認,她表示郝市長的確有打過電話表示援助之意,她立刻表示感謝並指出此刻最需要的是抽水機;隨後郝市長也公開證實陳菊市長的說法,並表示沒有所謂「一度婉拒」之事。


事情現在很清楚了,<中時>的報導裡已經遭到新聞裡的兩造公開澄清並直接否定了它的真實性,此事的真相已然確立。於是,我們是否應該回頭來檢視報導這條「新聞」的媒體呢?沒有這回事,這家媒體卻繪聲繪影的報導了,根據的是什麼?細心的讀者應該還記得,在去年「八八水災」時,曾有一則新聞引起很大的反應,當時的報導指出,由於臺灣災情嚴重因此有很多國家,其中包括了美國都來電表示願意提供包括救援隊伍的援助,但是馬政府考慮到國際的接觸可能會引起中國的不快,因此「委婉的表示暫不需要」;由於群情譁然,馬政府趕快出來否認,但許多國家都確實表示願意提供援助,臺灣也確實沒讓他國援助進來,因此馬政府的聲望受到很大的打擊,馬英九的滿意度也因當時一連串不當的處理態度而跌到空前的低檔。這個事件讓媒體認識到「婉拒救災的援助」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傷害會有多嚴重,因此當一個媒體獲得一個消息來源說「郝市長打電話給陳市長提供援助」,有沒有可能「見獵心喜」的想利用這個起頭來「炮製」一個「政治傷害事件」呢?尤其是這件事件的受害者無疑的將是一向為這家媒體所痛恨的政黨的候選人?該媒體還在郝龍斌出來為陳菊澄清後,登了一篇評論說郝真是個「好人」,暗喻郝不會利用機會打擊政敵,諷刺他居然「好」到說實話,幫助了政敵;這篇文章更暴露了這家媒體的用心。雖然我們此時沒有確定的證據,但是卻可以有合理的懷疑。媒體檢驗政客乃不可迴避的職責,我們應予以支持,但是我們也要支持對媒體的檢驗。

媒體製造假新聞事件來整肅它所不喜歡的對象比職棒球員打假球更令人厭惡,我們應予以嚴厲的譴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