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談民調

此次TVBS針對北市在「花博風暴」發酵後所做的民調確實引發了不少反應。但是事實上在這個民調發表的約一個多星期前,我和一家統派媒體的某主管談到五都選情時,他就提起前不久他們剛做的民調,他說一般他們在做完民調以後,還須對調查結果做「加權」,比方說接受調查成功完成的二十歲到三十歲選民所佔被調查總數的比例與實際選民結構比例不符,就必須按比例加權,同樣綠色選民一向有隱瞞投票意向的傾向,他們也會根據過去的經驗予以適當的加權,當然機構效應也是必需考慮的,如此發表的結果才會接近實際上的情況。


但是,他接著說,他們最近做的這個民調在還沒做任何加權之前,臺北市的民調就已顯示蘇貞昌已經以小幅的比例領先郝龍斌,因此他們決定這次就不做任何加權就發表出去;而我們讀者看到的報導是「蘇在民調以小幅領先郝,但在誤差範圍內」。在新北市也有同樣的狀況,這名媒體人如是說。

每次談到民調,我就會想起二千年總統大選結果出來的第二天,另一位前述媒體的高階主管跟我講的的一件事;他說他在投票前一晚到連戰的造勢場子,國民黨的蘇起看到他就過來跟他打招呼,然後說根據他們做的最後民調,連戰在三組候選人中排名第一,而且還贏第二組候選人百分之五。當然我們現在已知道結果,連戰不但沒有第一,連第二都排不上,而是倒數第一。而當時,連戰陣營應是相信他們所做的民調的。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每個人對民調總是各取所需的,本身意義不是很大。而民調最大的參考價值在,當你把歷次的民調排列下來,你所看到的趨勢就反應出民心的走向,這就是<天下雜誌>在本期的封面打出「民心變了」這四個字的根據。此次各家針對五都所做的民調還有幾個過去看不到的現象;其一,過去綠營在臺南和高雄雖然較佔贏面,但最近在這兩處所做的民調,綠營候選人領先的幅度之大前所未見。其二,過去在臺北市做兩陣營候選人的民調,總是藍營大幅領先綠營,如今與綠營膠著甚至被綠營超前的情景,是無法想像的。這情形在新北市也差不多。

選戰還有七十多天,所謂「民意如流水」,最後結果也還在未定之天。但最近有一個現象頗為有趣;過去總是綠營攻擊藍不敢面對或回應某個問題,而藍營或不回應,或隨便回應一下而讓綠營跳腳。這次這個現象還是存在,只是主客易位,相應不理的變成綠營。對此,我們或許應該深思,選民所在乎的可能和政客不一樣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