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臺灣會不會亡在諾貝爾和平獎?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在中國嚴重的警告下,仍然頒給了因發表「零八憲章」而被中國關在大牢的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教授。國際上有很多人士都趁勢呼籲中國釋放劉曉波,馬英九則在大眾的質疑之後終於也出面要中國釋放劉曉波。


在很多為劉曉波的獲獎感到高興的聲中,也有為獲獎的不是馬英九而感到不平的。<中時>有一篇文章就提到「馬政府對中國人權的評論,傾向以鼓勵取代負面批評。馬政府兩岸關係的主軸,是以「務實和妥協」取代「緊張和對抗」,主張台灣應該盡量避免成為刺激中共的麻煩製造者,如此作法最能帶來和平。但是,今天為什麼是長期刺激中共,以「對抗和緊張」威脅所謂的穩定和和平的罪犯得諾貝爾和平獎?而不是以「務實和妥協」取代「對抗和緊張」的馬政府?」這段論述從側面証實了坊間流傳的一個謠言,那就是馬英九也在爭取諾貝爾和平獎;這樣一個訊息讓我不寒而慄。當一名政客為了取得在歷史上的定位時,他會要我們付出什麼代價?

陳水扁在西元二千年他的第一個任期的五二O演說之前和一位美國學者史東(Jeremy Stone)曾有一次私下會晤,這位美國學者以尼克森是第一位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國總統來期許陳水扁能成為「臺灣的尼克森」,導致了陳水扁接下來從五二O演說的「四不一沒有」到後來一連串對中國一廂情願的示好,雖然由於中國採取對他相應不理的對策,而使陳水扁所期待達到的「歷史定位」並沒有如願,但也已足夠讓我們了解到當一個政治人物有了「歷史定位」的私心後,他可以如何的違背他一向的政治立場,更別說他在競選時所做的承諾。

那麼,為了贏得諾貝爾和平獎,而顯然的,只有如上所述的「務實與妥協」上不足以「達陣」時,要如何做得更多來達到目的呢?對任何一中國的政治人物以及馬英九來說,若能在自己的任上完成「統一大業」,將確定自己在中國的「歷史定位」,而若能讓中國不費一兵一卒收服臺灣,馬英九就可能如願的在國際上拿到諾貝爾和平獎;這不是那麼難以想像的事。

我們真的不能不擔心,為了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和諾貝爾和平獎,臺灣會不會一步步的走向被滅亡的路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