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從「中間選民」談起

常聽有人call-in到電視台或電台的政論節目,或在網路上討論政治議題時,先聲明一句「我是中間選民」;政治評論家金恆瑋曾為文說「沒有中間選民了」,他的意思是認為臺灣現在國內的情勢已使得選民都有明確立場,因此也就不存在什麼「中間選民」了。筆者當時就在想「何謂中間選民」?既是「中間」,有不偏不倚的暗示,表示公正;因此每每有脫黨而出的政治人物,我們都會看到他(或她)發表要走「中道路線」的聲明;所以講自己是「中間選民」,有一種先取得高度的公正感。


「中間選民」這個民詞被廣泛使用,是在藍綠對抗的局勢形成後才逐漸開始的。所謂「綠」,主要指的是民進黨,在1986928日民進黨正式在臺北圓山飯店宣佈成立之前,只有所謂的「黨外」,以「編聯會」,「美麗島雜誌」和「黨外後援會」的形式串聯,勉強和國民黨抗衡。投身「黨外」的人,都有隨時被捕,判刑,甚至被槍斃的心理陰影;現在年輕的一輩可能很難理解,不過是二十幾年前,我們現在視為理所當然的在網路上發表的評論文章,甚至只是網友的留言內容,都可能構成「為匪宣傳」的罪名,有些人連審判的形式都沒有,就直接送綠島管訓。在這種氛圍下,絕大多數的民眾,尤其是知識份子是不敢參與「黨外」活動的;我們現在視為嘉年華會的遊行,在當時是大逆不道的「共匪同路人」行徑;所謂「仗義都是屠狗輩」,參與高雄美麗島大遊行的群眾自然沒有我們這些貪生怕死的知識份子,再加上清一色的黨國媒體的醜化下,黨外的支持者個個都是吃檳榔,穿木屐,講話沒水準的「亂民」形象,在國民黨和黨國媒體(後傳承給藍營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順利的深植人心,且把它轉嫁到民進黨頭上;直到現在,「沒水準」還如影隨形的纏著民進黨。(值得玩味的是,在這之前,「有水準」的國民黨就是被「沒水準」的「共匪」打到臺灣來的。)

所以雖然當時的民進黨無法選擇它的支持者,但是出來領導或後來參政的卻大多數是「理念型」的政治人物。有別於「理念型」民代的是我們常在國民黨看到的「服務型」民代,且層級愈低愈明顯,鄉民代,鎮民代甚至到市民代也是以服務為「主業」,問政為「副業」來獲得選票支持。雖不可免俗的,民進黨民代也必須搭配一些選民服務來獲取支持,但主要都是靠「理念」來持續政治生命。而且在事實上,民代關說的弊端也一直是被拿出來檢討的項目,常被關說困擾的行政單位甚至都存有民代關說的記錄在必要時拿出來反擊關說的民代;因此「理念型」的民代也會明哲保身的少做有可能會被冠上關說帽子的「選民服務」。但是民進黨顯然也了解服務這一塊在選民需要的重要性,從去年開始,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開始在最適合做選民服務的里長、鄉代、鎮代及縣代上開疆闢土且頗有斬獲,預料將可擴大民進黨的支持基礎。

民進黨的支持者有強烈主張臺獨的基本教義派,有民主堅定不移的信仰者,對基本教義派來說,臺獨是最高的價值,因此即使他們所支持的政治人物在道德上有缺失甚或嚴重缺失時,他們可以選擇原諒,因為「國民黨更爛」;相信這是陳水扁在出事後積極走向臺獨,籌組「一邊一國」連線的原因。但是顯然也有相當多數的民主信仰者認為民進黨應該用更清廉,更民主,更有能力來獲得人民的認同,否則怎麼去抗衡有為數龐大黨產的國民黨;這是綠營支持者用高標準來檢驗民進黨的原因。

最後再再回來談「中間選民」,在說「中間選民」是什麼之前,我們先說他不是什麼;他不在乎獨立,也不在統一,因為只要在乎,他們的立場就很明顯不是「中間」;他也不是任何一邊的既得利益者,若是,他的選擇會很清楚,不可能「中間」;長期因各種原因敵視民進黨的軍公教體系的絕大部份也應不列入「中間」,絕大多數的外省籍人士也可不列入「中間」;長期不投票的人,雖不屬兩邊的任一邊,但既不投票,也無法列入「中間」。那麼,「中間」到底是什麼呢?

「中間」只是用來說明「我」是公正客觀的,「我」的位階是比較高的,比較正確的另一個代名詞而已;但是在實際上,他這次選左時在左,他下次選右時在右,沒有一次在中間。更何況,有的人明明私下立場很清楚,公開講「我是中間選民」,只是要取得「不偏不倚」的評價,來獲得認同的一種手段而已。

這個道理對政客也適用,楊秋興已經說他要走中道了,下一個是誰呢?

筆者前一篇寫的「民進黨人當官不可不上的一門課」,網友對我有很多指教,提出很多問題,尤其是署名梅的網友;我用這篇文做比較有系統的答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