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談「共識」

現在中國和臺灣的馬政府同聲一氣高談「九二共識」,還連手「共逼」民進黨要承認「九二共識」,宛如它真的存在一般;因此我們再試著進一步討論「共識」這個觀念。一般來說,兩國談判若達成協議,自然須以書面為之,白紙黑字後双方簽字以昭公信,此時我們可以稱這個協議是「共識」;但是若双方只是私下商討時同意的一些原則,但不能形諸文字的,我們可以稱它為「默契」。不能形諸文字,自然有其原因,不可告人是其一;我們先不深入討論。但是不管「共識」或「默契」,都須双方認可,只有一方說有,另一方說沒有,自然也就不存在。按這個原則,我們來談談目前在媒體上出現的幾個有「共識」名稱的議題:「九二共識」、「九六共識」與「憲法共識(各表)」。


先說「九二共識」;既然叫「九二共識」,共識的達成時間點應該就是在一九九二年,但是我們認真的去蒐尋文獻資料都無法找到當時辜、汪兩代表簽字可証明「共識」存在的文件;事實上,不但沒有文件,「九二共識」這個說法,從1992年到2000年國民黨執政的八年間也沒有出現過。「九二共識」的首度現身是在2000年陳水扁意外當選那一年,這個名詞的創造人蘇起後來在媒體上承認,他是為了制約陳水扁的中國政策而提出這個說法。但是這個所謂的「共識」先後的被1992年主政的總統及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和當年我方談判時主要談判人員許惠佑所否認,因此陳水扁政府在蒐尋不到能證明所謂「九二共識」存在的文件後,在接下來執政的八年也不承認有這個「共識」。所以在臺灣這邊,自1992年開始,前後十六年,執政的國民黨及民進黨黨都不承認有「共識」存在;而在中國那邊,自1992年到2008年,也沒提過「九二共識」。那麼問題就出來了,談判双方都不承認存在的「共識」,是什麼「共識」呢?應該就是沒有共識吧。

那麼,這個不存在的「九二共識」又是怎麼回來成為一個議題的呢?原來是在2008年胡錦濤在給布希的電話中提起的(在此之前,國民黨已與中國暗通款曲了近四年),新取得政權的馬政府隨後呼應了胡的說法,最後馬政府和中國開始用這個新啟用的政治「口號」(由於還是拿不出文件,因此只能稱之為口號)連手攻擊蔡英文及她所領導的民進黨。中國為什麼會提出它在之前十六個年頭都沒提起的「九二共識」呢?看了接下來的發展,我們就明白了。中國方面只有一個原則,那就「一個中國」(全文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而國民黨的希望是,能「一中各表」;因此接下來的發展是中國在全世界推廣「一個中國」原則,馬政府就在臺灣範圍內「一中各表」;全世界都認為馬政府已接受了「一個中國」原則,只有臺灣的「愚民」們還在相信馬政府有在國際上「各表」。

雖說沒有「共識」,但是國、共兩黨有沒有任何形式的「默契」呢?過去六年兩黨水乳交融的往來,默契的形成可以想見是水到渠成的,中國的目標是所謂「陽謀」的統一,馬政府這兩年多有許多用常理不能理解的決策,若是套上中國的目標來看,一切就很清楚了;難道那個默契就是中國的目標嗎?那也就難怪國、共兩黨一唱一和,要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了。

再用同樣的標準來談呂秀蓮的「九六共識」和謝長廷的「憲法共識」,「九六共識」只是呂秀蓮自己的一廂情願,連在民進黨內都還未形成「共識」(「臺灣前途決議文」就是民進黨內形成的共識),更別提和國民黨白紙黑字的簽下任何協議來形成共識,就自說自畫的說「共識」,比還有國、共兩黨唱雙簧的「假共識」還可笑。

而謝常廷的「憲法共識」,則是他個人開個記者會,模仿國民黨拿個「各表」,也沒在黨內討論醞釀,就要自稱「共識」,比呂秀蓮引起的爭議更大,難怪四方的攻擊隨之而來,成了另一種「共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