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紐約ㄧ場別開生面的莎翁名劇
莎士比亞的戲劇ㄧ直都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是西方的劇作家也ㄧ直沒有放棄用自己的創意來重新詮釋或表現莎翁的作品。我在多年前造訪澳洲雪梨時,在四天三夜的逗留中,理所當然的把其中兩個晚上選擇在雪梨歌劇院渡過,其中一晚是演奏馬勒的交響樂,另一晚則是莎翁的威尼斯商人。那次的導演也是試圖用現代和古代交雜的方式演出來詮釋這部劇作,手法和傳統的演出比較,自然是有新意的,但是仍然不脫我們一貫熟悉的戲劇表現方式。也因此當我聽到紐約有這麼一齣和傳統莎翁劇表演方式大異奇趣的莎翁戲劇時,我自然有極大的興趣與期待。
我在出發到紐約之前,也在網上搜尋了所謂的「攻略」,感覺上好像幫助也不大,因此就暗自決定以不變應萬變,就用我原先對馬克白的大致了解去體驗這齣新的表現手法的莎翁名劇。
表演劇場是在一幢三層樓,據說原來是倉庫的建築物(或許建築物不止三層,但是表演基本上都是在上下三層樓的場地演出,除了最底一層之外,其他樓層都有數目不等的表演場景。一般戲劇的演出方式都是順序的(sequential)的,也就是一幕接著一幕順序的演下來,這裡卻是樓上樓下同時有幾個規模不等的場景是同步在演出的。在劇院外面排隊等著進場的觀眾是被安排分批進入劇院的,在寄存背包(被禁止帶入,也不准攝影)之後,每人都被分發了一個硬質塑膠面具,帶上面具後,觀眾和演員就在近距離接觸的時候被自然的區分開來了。好,現在這部改編自莎翁四大悲劇之一的《馬克白》而名叫"Sleep No More"的紐約舞台劇演出也就要開始了。
説是開始,但是從那裡開始呢?我前面説過,有幾個場景同時在進行演出,在現場沒有也不會有指引的情況下你必須自己做個決定,於是,一群帶著面具的觀眾,蜂湧的在黑暗而狹窄的樓梯間奔走,自動或是被動的湧入不同的樓層。不管你選擇的是那個場景(我一直說場景,各位可能有點不解,情況就是你不會看到一般你看戲劇演出時所熟悉的舞台,演員就在距離你可能不到一米的同一平面表演),你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你似乎不容易得知在你面前演出的演員到底是在扮演哪一個角色,因為沒有對白,是無聲演出,演員的服裝似乎也無助於辨認出他或她所扮演的角色。我雖然知道在馬克白一劇中,主要的角色除了馬克白本人,馬克白夫人,還有國王Duncan,國王的長子Malcolm,馬克白的大將Banquo及他的兒子Fleance,還有貴族Macduff及他的夫人Lady Macduff,或許還有做出命運預測的女巫也是關鍵的角色,但是這樣的了解基礎顕然還不足以讓我很快的辨識現場的演員究竟是扮演哪個角色。
全程三個小時,有很多時候你必需奔跑以取得觀賞(或觀測)的有利位置,因此還蠻累人的;加上有些過道的地面並不是很平坦,因此在安全上也不是全然無憂。由於是近距離接觸,有時演員也會和觀眾有互動,有幾次我就看到演員在打算由一個場景移轉到另一埸景時,會突然伸手拉起離他最近的觀眾的手,轉身就快速的往他的目標奔跑,包括我在內的其他觀眾自然也隨之奔跑,一堆人因奔跑而加重力道的腳步踩在感覺上有點陳舊的木質地板上發出的零亂而沈重的聲音,加上由於面具是統一規格,並不能舒服而契合的戴在臉上,常常還要分神去扶住它不致滑落,這些種種都加重了每個人的負擔,因此往往奔到另一場景時,你會聽到左右這些夥伴沈重的氣喘聲。再者,各個場景大小不一,有的小到不過十幾平米,還得因需求不同擺設了各種不同的傢具,在所剩無幾的空間,除了絕對不能省去的演員,還要放進算衣食父母的觀眾,你們可以想像演員和觀眾可以聞到彼此的汗臭味的那種超現實感(現實中表演中的演員跟觀眾會有這樣的近距離嗎?)以及被擠在外頭不得已從這個房間的玻璃窗外窺視的怪異看戲方式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也有些場景的場地很窄,因此能夠看得到演出的往往只有在前兩排為數十來個觀眾,而不幸擠在後面的,他們的挫折感是可以想像的。有些場景雖然空間比較寬鬆,這是因應劇情中演員相互之間的打鬥埸面而生,為避免讓觀眾不慎在演員的激烈衝突中受傷同時也妨害了表演,因此還會有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在場將觀眾隔離在安全距離之外,這也是一景。
三個小時的過程雖然蠻累人,但是如今回想起來還是很有趣的,只是經過我這樣的介紹,不知能否對打算前往一窺究竟的讀者有所幫助?雖然拉拉雜雜的說了這麼多,為了確保親愛的讀者將來有機會觀賞此劇時能享受在探索過程中的樂趣,筆者將不會野人獻曝的揭露觀賞此劇時採取的所謂的「秘笈」,畢竟樂趣應該是要自己去發現才會更甜美,不是嗎?

* 原作於2017年7月9日,2021年5月14日移至此處,以為紀錄。

未提供相片說明。
Selina Chang、Cindy Chang和其他8人
6則留言
留言
分享

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