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大選投票日日近,顯然北二都的選情異乎以往而顯現的緊繃已引起藍營的緊張,各種奇談怪事遂一一出籠,今日且拿出幾例以為諸君茶餘飯後笑談的材料。
首先是在藍營的各種媒體上開始流傳一種說法,說藍色選民現在趨向隱性的比例較多,因此才會出現民調上藍綠緊繃的現象;其實我們追究「隱性選民」這個名詞產生的源頭,乃是因為在過去歷經白色恐怖統治的臺灣民眾,在碰到民調的時候,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往往選擇不透露自己的真正想法,甚或作出違背自己想法以逢迎「黨內」想法的回答,這樣的選民就被稱之以「隱性選民」。假如我們今日的投票不是採取秘密投票的話,這些人可能會選擇不投票,又假設法律規定投票就像服兵役也是義務的話,這些人也會基於前述自保的心理甚至會投給非自己所願,但是為當權者所喜的候選人。也就是說「隱性選民」之所以為隱性,乃是選民因恐懼政府會加諸己身的傷害所表現的反應。綠色傾向的選民,由於自「二二八事件」以來的各種白色恐怖統治所造成的疑懼,有部份人因此選擇隱瞞自己的投票意向來保護自己。而這樣的現象,還從沒在以往所知的歷次的選舉民調上出現在藍色選民上,因此在新聞上聽到有人提到「隱性選民」,所指的是綠色選民已是一個公認的常識。而如今,我們竟然看到有人公開倡言有趨於「隱性」的藍色選民,還以為執政黨已換成民進黨,而且還以執政的權力進行各種迫害,使得藍色選民走入「隱性」。但是我們看總統還是國民黨的馬英九,立法院擁有可修憲多數的政黨還是國民黨,實在看不出選民有畏懼民進黨的可能性,而今竟然有人說有藍色選民成了「隱性」選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臺語有一句俗諺說:「打人的,喊救人」,是說喊救命的不是被打的人,反而是打人的人在喊救命。說現在有較多的藍色選民變成「隱性」選民,不就是「打人喊救人」嗎?
再看將在本周末上場,國民黨所發動的遊行,所提的主題赫然就有「司法改革」入列,更是讓人瞠目結舌。遊行所在地的臺北市,執政的不就是國民黨嗎?集權力於一身的總統不還是國民黨黨主席的馬英九嗎?在立法院擁有幾可修憲多數的立委人數的政黨不就是國民黨嗎?講白一點,基本上,國民黨想怎麼「改革」就可以怎麼「改革」,竟然還將有抗議性質的「司法改革」列為遊行主題,是要在立法院居「絕對少數」的民進黨進行「改革」?還是自己向自己抗議?還是說,根本就是---「打人喊救人」?
還有近日在媒體出現的陸委會廣告說「國旗該出現在那裡,就要出現在那裡」,好像是指別人不讓國民黨掛國旗,但是在陳雲林來臺時,沒收民眾手中所持的國旗時,執政的不就是自稱護旗最力的國民黨嗎?這不就是「打人喊救人」嗎?
臺灣的選民究竟要讓這個「打人喊救人」的政黨橫行到幾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