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選舉「奧步」


投票日將屆,藍營的候選人朱立倫與郝龍斌皆不約而同的要選民防民進黨的「奧步」,這「奧步」當然就是指為求當選所採取的不正當手段。「奧步」語出臺語,意指爛步數,賤招;在民進黨還沒出現的所謂「黨外」的時代,國民黨為求勝選所使出的手段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其中最為無恥的當數「買票」與「作票」兩項。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楊淑君的眼淚可能是臺灣前途的冰山一角

楊淑君事件會引起臺灣社會如此強烈的反應,是馬政府始料未及的;雖然事情的發展,由於過去臺灣和韓國在世界體壇的無數次不愉快的交鋒經驗,臺灣的群眾把怨氣發在韓國身上,而不是把帳算在馬政府最擔心的中國頭上,讓馬政府鬆了一口氣,可以把「為楊淑君加油」放入成為最近發動的遊行的口號之一,而不必擔心觸怒了中國。而且因為群眾的忿怒有了疏解的對象,對馬政府的不滿也就減低了,這是馬政府的算盤。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自以為是的<中時>


自以為仍然是「大報」的<中時>,儼然以上對下的姿態,以長輩對後生的口氣發表一篇標題為「為什麼「三民自」墮落成這樣?」的社論。<中時>教訓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視為眼中釘的三立大話新聞、民視以及自由時報;其中以自由時報和大話新聞最讓<中時>無時不思除之而後快。基於競爭立場,<中時><自由>的「瑜亮情結」並非秘密,尤其是當<自由>取代<中時>而成為百萬發行量的大報後,<中時>忍不下這口氣,也是想當然耳;更諷刺的是,<中時>的報份還一路下滑跌到了<中央日報>關報前的發行量。看這篇社論,顯然<中時>認為<自由>報份的「暴衝」是因為<自由>「墮落」的結果。

墮落的媒體?


在臺灣現在年輕的一輩,若聽到年紀較長的前輩說<中國時報>輝煌的往事,恐怕會很難想像這家所謂的「大報」曾經創過百萬發行量的記錄。還記得在當時那個威權時代,當所有媒體都不敢批評握有絕對權力的國民黨政府時,<中國時報>以民主為護身符,遊走在執政黨容忍的邊緣,發表並報導許多在當時黨內所謂「開明派」及後來陸續冒出的「黨外」的言論,獲得廣大群眾的認同,紛紛以閱讀及訂閱<中國時報>來表示對這份敢批評當政者的報刊的支持,因而成就了<中國時報>的百萬發行量的大業。曾幾何時,這份仍然沉醉在「曾經百萬」,自以為仍是「大報」的日報的報份已跌至約二十多萬份,恰恰就是也曾叱吒風雲的<中央日報>關報前的報份。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打人喊救人」

五都大選投票日日近,顯然北二都的選情異乎以往而顯現的緊繃已引起藍營的緊張,各種奇談怪事遂一一出籠,今日且拿出幾例以為諸君茶餘飯後笑談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