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楚瑜將近五十萬聯署書送交中選會之際,2012大選三足鼎立之勢已然成型;雖然由於宋在過去數次反覆的紀錄讓外界質疑他堅持到底的決心,也因此逼他花了很多時間和心力在解釋和反駁上,但就如同很多評論所說:若宋在此一役再度退縮,其政治生命將就此宣告結束,因此若無很大的意外,宋會盡力一搏是可以預期的。因此現在的問題應該不是他會不會堅持到底,而是即使宋現在全力的參選,對總統大選會有多大的影響力了。
要談蔡英文的選情,首先我們要先來看看她主要的對手馬英九,照說,這位在三年半前以兩百多萬票壓倒性多數擊敗了民進黨對手謝長廷的總統當選人,這次競選連任應該更是銳不可當,但是令馬英九無法理解的是,即使是花了大量的公家預算來宣揚他自我感覺良好的政績,老百姓卻很不知趣的無感,以致本來快從政壇銷聲匿跡的宋楚瑜,突然變得炙手可熱,從說他參選也無影響,被泛藍名嘴叫囂有種就來參選,最後成為上自馬英九,下至國民黨立委及黨工溫情的喊話的對象,形成深藍支持者歇斯底里地念著「大局」,「罪人」,「中華民國」等咒語的局面。而更讓國民黨驚心的是,在民進黨確立蔡英文為總統候選人之後,即使是極度親藍的媒體所作的民調,並沒有如以往的以懸殊的比例領先,反而經常是在個位數拉鋸,就算是領先也常是在誤差範圍之內,這是自史上兩黨開始競爭總統大位以來,所從來沒有過的現象,馬英九出師不利的徵兆給馬英九的競選連任蒙上了一層陰影,也振奮了綠營支持者的信心。而雖然統派媒體有心護航,一度出現超出10%的領先,卻還是蓋不住南方朔口中唯二信任的媒體民調遠見與政大未來事件交易所出現蔡英文領先的民調,而遠見卻神奇的在發表了蔡英文領先的民調後突然宣佈停止選舉民調業務,據親藍名嘴胡忠信在政論節目「新聞追追追」說此事內容不單純,「你們自己去想」;在在都透露出馬英九選情已不容國民黨故作鎮定了。而深藍支持者悽厲的喊出「含淚,含恨,含血也要投給馬英九」的呼籲更使馬英九可能敗選的窘態無所遁形,試想,連深藍的支持者都要「含淚,含恨,含血」才能把票投給馬英九,那其他人怎麼投得下這一票?T臺最近的民調甚至已開始出現蔡勝馬的數字,看來藍媒內部也有人認知到不能再為馬英九把媒體的公信力給陪葬了;雖然也有其他說法,有的說這是泛藍的催票策略,有的說該媒體先用這招建立公信力,再在關鍵時機發表對馬有利的民調來影響選情。
雖然有上述種種對馬不利的情勢,我們也不能忽視國民黨「完全執政」的優勢與坐擁千億黨產的「實力」,以及輸不起的「決心」;離投票日還有兩個月,相信國民黨是什麼步數都會不計一切的施展出來,以圖挽回目前的頹勢;因此,後勢我們還要再觀察。
說實在,宋這一生的最佳機會是2000年那一次,說是他犯了一些不該犯的錯誤也罷,說是命運也罷,總之最佳時機就這樣過去,宋並沒抓住那次機會。宋的第二次考驗是2004年那一次,情形跟現在很像的是,他周圍充斥了泛藍團結,國親合的呼聲,所不同的是那時他旗下有46名立委,而不是現在的一名。假如當時他的決定是專心的在親民黨主席的位置上,以46名立委為基礎,持續地擴大親民黨在國會的影響力,現在他在政壇上絕對會是「喊水會結凍」,甚至更上層樓也未必不可能。但是歷史告訴我們,當時他抵擋不住周圍的壓力,選擇的是作連戰的副手,雖然沒有解散親民黨,成員卻一路被國民黨招降納叛,雖未瓦解,也幾近泡沫;直至參選臺北市長慘敗,宣佈從此退出政壇,更是被國民黨的當權派視同無物,直到今日。筆者不嫌囉唆的敘述這一段歷史,是因為我們可以從這段經過看出宋楚瑜的政治性格,雖然可以在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卻缺乏政治的遠見,只能被情勢推著走。就拿這次他從說「參選機會是零」開始,到說「獲百萬連署就參選」,「過連署門檻就參選」,過程中講了很多話讓人質疑他競選到底的決心,就是因為推著他往前走的不是他的主見而是情勢。
再來,我們看他的連署,國民黨先是不斷的散播說大部份來連署的是見縫插針的綠營支持者,但民進黨中央立刻通令各級民代及黨工絕對不能幫宋連署,且有民代公開表示宋參選未必對蔡有利,因此這個說法慢慢的褪去。但我們從橘營傳出消息,大致可以歸納出前往連署的民眾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反馬;根據橘營提名的立委候選人陳振盛的說法,他在臺北設的連署點共獲得六千份連署,他利用機會親自訪談了其中兩千五百名連署人,也做了個簡單的民調,問假如宋楚瑜不選,會轉投給馬或蔡,居然有百分之九十會改投給蔡,可見宋確實是吸走了一批在宋未出現時,可能會投給蔡的選民。但是當民調說宋吸走綠的票比吸走藍的票多的時候,並未讓外界認同,筆者認為這是因為這個說法給人一個印象,好像綠的基本盤鬆動,有部份轉移到宋身上去了,因此外界就認為宋的參選影響蔡多於影響馬;而事實上這更說明了宋所獲得的支持度有很大的部份是來自上次大選支持馬的。我的根據是:T台在今年9月22日發表的民調是馬:42%,蔡:32%,宋:15%,但是我們再深入看這份民調的交叉分析可以發現,在這次民調表態的選民有58%在2008年是投給馬的,而只有19%是投給謝的;我們都知道,58%正是馬在2008年的得票率,也就是說當年投票給馬的選民都在這次民調裡表態了,而在2008年投票給謝的42%選民,卻只有19%在這次民調中表態。我們再接下去看T台在今年9月28日發表的民調是馬:40%,蔡:33%,宋:14%,但是交叉分析中顯示,在這份民調表態的選民有57%在2008年是投給馬的,而只有18%是投給謝的;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些民調所顯示的選民在三位候選人之間的流動,主要是來自2008年投給馬英九的選民,而不是來自2008年投給綠的選民。這個道理,身經百戰的國民黨會不懂嗎?也因此國民黨才會半夜吹口哨給自己壯膽,一方面說宋參選對馬沒有影響,另一方面卻自打嘴巴的發動媒體,名嘴對宋或溫情喊話,或恐嚇攻擊,希望能逼退宋楚瑜。
以上所講的都是蔡英文參選的客觀情勢,那麼蔡的主觀情勢呢?媒體很喜歡說蔡是「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因此當她開始這場「非典型」的選戰時,我想國民黨是暗自竊喜的;因為這種「非典型」的選戰打法,會讓選情趨冷,這是對執政的國民黨有利的,因此選戰初期,綠營及支持者無不憂心忡忡,有些大老已按捺不住,紛紛跳出來下指導棋。筆者觀察蔡英文,覺得她最了不起的是,她是第一個不會被民進黨帶著走,反而是能不動聲色的領導民進黨一點一點改變的領導人。記得以前曾看書寫英國首相丘吉爾說:「政客就是看到一群人在往某個方向走,就跑這群人前面走,好像是他在領導一樣。」陳水扁就是這種典型的代表;曾是他的文膽的司馬文武在為劉世忠的<歷史的糾結>一書寫的序(推薦文)中說「阿扁…是務實派……他下台後有心成為台獨教父。但如果親中促統對他的選票有利,他也可能會設法改變立場。」就很鮮活的描述了陳水扁的這種政客性格;但是蔡英文顯然不是,也因此搏得了非典型的「揶揄」之名。
現在的情況是,蔡英文在成功訪美,得到美方史無前例邀請進入五角大廈的加持後,辦黨慶,更趁勝訪日,回臺後開始有計劃的「臺一線」造勢活動,選情在計劃中一步步的加溫,於是「臺九線」,「臺三線」又持續加碼,再加上「三隻小豬」意外的為整個造勢挹注了柴火,演變成一場運動;最近一個多星期媒體形容蔡英文的支持度是一天增加一個百分點,直到媒體驚呼「黃金交叉」(或稱死亡交叉)已經出現。
現在的問題是,離開投票日還有整整兩個月,無論是國民黨,民進黨,還是親民黨,都不會坐在那兒不動,選情還會不斷的變化,不到投票日,相信是沒人敢說個穩字。
我們就繼續七上八下的觀察與努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