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五都選後

選後至今我一直沒有提筆來談談我的想法,一來覺得要再多觀察、思考,再者身體違和也成為我疏懶的藉口;還有就是家妹在這期間向我推薦了一個版主為「黑雨」的部落格,我一上去就被深深吸引,連續幾天都不斷的去瀏覽上面的評論,甚至連留言回應,我都看的興味昂然(我甚至還留言給黑雨先生表達我的敬意)。老實說,我發現不論是在理念上,或是在文章的邏輯思考上,我和黑雨先生都有相似的地方;因此我不禁要想,黑雨先生已經做得很好,似乎也不必再多我一人。就這樣,日子也就一天一天蹉跎下去,直到我看到黑雨先生對我留言的回應,期勉的說「希望大家為臺灣一起攜手努力,在網路各個角落都有火花出現」,我心中也明白不能再為自己的疏懶找藉口了。



選後眾說紛紜自然也是預料中事,但是在異中有些同也慢慢浮現,首先各方的共識是「一顆子彈影響選舉的結果」;從選後的民調來看,這顆子彈很可能造成了臺中市和新北市的翻盤。再來就是民進黨在佔臺灣人口六成的五都所得的總得票數超過了國民黨,並且在五都市議員席次上以一百三十對一百三十打成平手。雖然這次選戰究竟是誰勝誰敗,各家的解讀不一,但是應該都會同意,總得票數與市議員席次是有相當的意義,就這部份,民進黨的斬獲是歷史性的,應可視為勝;但是在五都市長席次上,民進黨在一路被看好的情況下只保住原有的二席,應可視為敗;這也是綠營支持者在選後感到「鬱卒」而無因得票總數超過國民黨感到欣喜的主要原因。



筆者當然認為市長席次未能多開拓是很大的遺憾,但是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即使有「一顆子彈」的影響,民進黨在總得票數仍然超過國民黨是一個發展趨勢的指標。筆者曾在選前一篇「臺灣智庫民調」談到在該智庫最近所作民調顯示有58.9%支持臺灣獨立,筆者並且認為這個數據有可能會慢慢的顯現在投票行為上。現在我們看這次選舉,民進黨的得票率很明顯是朝這個數字在邁進。事實上,除了臺南高雄之外,之前的縣長選舉,雲林、嘉義民進黨的得票率都超過了六成,甚至到了七成;這種數字不要說十年前,即使在四年前都是無法想像的,更別說過去這兩年差點被打趴的民進黨所敢奢望的;但是民進黨卻在最近這一年多的各個選戰中一步一步的朝這個數字邁進。



因此就這個角度來看,陳水扁藉其徒眾所臨時拼湊的「一邊一國連線」似乎顯然在這樣一個浪潮裡獲利而頗有斬獲。丘吉爾曾說政客就是看到很多人往那個方向走就去站到前頭的人,陳水扁看到眾人的方向,也試圖站到前頭,但是他是否能藉此再領風騷呢?筆者認為當他把以億為單位的錢匯到海外時,就像馬英九把市長特支費匯到自己的私人帳戶一樣,不管當事人怎麼說,甚至司法怎麼為他開脫,他(或另一個他)都已失去領導的正當性;更何況陳水扁在掌握權力時不思「轉型正義」,而只在選前喊喊口號的行徑早已被看破手腳;對他了解頗深的司馬文武在為劉世忠的「歷史的糾結」一書中作序談到陳水扁說「他沒有意識形態包袱,也沒有堅定的信仰。他下台後有心成為台獨教父,但如果「親中促統」對他的選票有利,他可能也會設法改變立場。」,這樣的人自然沒有資格也無法領導臺灣走向未來。可是,該誰來領導呢?



弔詭的是,雖說在民調上有58.9%的人贊成臺灣應該獨立,但是「台獨」在台灣並不屬於「政治正確」;而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人支持的統一,卻在一心統一的馬英九主導和藍媒多年的唱和下成為「政治正確」;因此我能體會金恆瑋和曹長青兩位先生力主要旗幟鮮明的提出理念來對抗國民黨的用心,但是卻不一定贊成此刻就把這個想法放在第一線。臺獨的目標是明載在民進黨的黨綱裡,但是有一個但書:要臺灣的兩千三百萬人同意;這個尊重民意的機制讓任何民進黨的領導人在拿出臺獨與國民黨對決前都得深思:民進黨真的準備好了嗎?筆者說的不是指執政,而是指獨立。



先不談臺灣在國際上的孤立,在國內,雖有近六成的人在內心裡支持或希望獨立,但是若在此時冒然提出公投的主張,以目前「鳥籠公投法」的設計,很可能根本會在公投案審議的過程就被封殺了;若是在一般選舉中提出,經濟、民生、人情、醜聞、派系,甚至子彈都可以改變或模糊掉選舉的主軸,勝選也無法振振有詞的解釋成支持獨立,敗選則必然被解讀成獨立的挫敗。更何況,對中國的忌憚恐怕是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隱藏的一個角落,不知何時就會發酵,讓選民作出違反自己意願的選擇。筆者認為民進黨此刻並未準備好可以面對這樣的對決,宜深思。

蔡英文在剛接任民進黨主席時,老實說,筆者並不看好她;兩年多來,對她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筆者必須持平的說,蔡英文一點一滴的,一步一步的在改變民進黨;我並不了解她是怎麼辦到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改變中的民進黨正穩步的成長,而蔡英文應該是功不可沒的。雖然有黨內「公媽派」在選後迫不及待的嗆聲,卻只是讓鞏固她的聲音更響亮,民進黨改變的態勢似乎已不可擋。



五都選後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